第十四章 政文公家族兴办族内事务记
古人云:既要敬宗,又要收族。其意思是说,对宗族要尊重爱护,对祖先要尊敬纪念,要让宗亲相互联系,有聚会之道,生相亲爱,相互帮助支持,死相哀痛。要做好敬宗收族,除了宗族成员树立敬宗收族观念并躬行外,最重要的就要修好族谱,办好族内其他事务,处理好族内各方面关系。修宗谱是族内核心的极为重要的大事务,但它是一期期修的,可以相隔十几年修一次,而族内其他事务就不同了,有每年定期的,有不定期的,也有临时发生的,这就是说,修族谱也好,办族内其他事务也好,都需要族内德高望重、热心于族内事务、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宗族成员领头办理。为了表彰这些有功者,就在宗谱内特辟这一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族内事务资料,有的已遗失,这次宗谱就记载不了,只能记载保存下来的资料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办的族内事务。
一、统修原玉林地区顾氏族谱
政文公由粤入桂五百多年,其裔孙尚未统修过族谱,2005年春由德荣等人倡议,由家荣牵头统一修谱,经四年完成。统修族谱组织人员已彩照在封面页背,给族人的信和《筹资办法》已登在本谱附录篇。这次修谱的特点有三:一是政文公上头世系及其源头资料,全部散失之后又经几百年,不论花多少人力、财力、时间都难以补够,外出调查报告已登在本谱附录篇。二是本次修谱筹资原则是自觉自愿,不给家族成员摊派分毫。捐献最多的有家龙,其次顾辉、德松等一大批宗亲,证明原玉林地区顾氏有敬宗收族的观念,有互相联系、帮助和支持的传统。三是这次参与修谱人员既不给工资,也不给任何补助,连办公费也掏自己腰包,古人云:“一日易百日难”。但是,四年多时间他们一直坚持不变,证明政文公裔孙有弘扬顾氏文化的人才、财力、耐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顾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二、春节联谊会
2007年春节宗族联谊会
2006年底永红向德荣、家荣建议:“不少外姓在广东、广西召开联谊会,每年定期举行,我们可否在春节开一次联谊会。”德荣、家荣、顾民赞成永红的建议,决定2007年农历正月初三第一次召开原玉林地区顾氏春节联谊会,由顾弟芳等人商议参会人员名单,并印发通知,由顾家瑜、顾元峰选定和布置会场,由顾昭旺负责照相,由顾振铣“作东”解决膳食。本次会议于2007年农历正月初三上午九时正式开会,由顾风旺主持会议,先各人自我介绍,其次由顾民全面汇报统修族谱情况,再次由伟荣、聚才、德贵、风勇、家龙、顾云、永红等人发言,然后由德荣以“万物本乎天,人类本乎祖”为主题的讲话。最后会议转入讨论和修谱捐款。
会议决定每年正月初三召开一次政文公家族春节联谊会,由统修族谱委员会安排部署。
2008年春节宗族联谊会
2008年春节宗族联谊会按去年进行,去年已参加会议的人员,今年自觉参加,去年未参加的知名人士,由顾弟芳在会前通知邀请来会,会场由顾家瑜、顾元锋确定和布置,照相由顾志辉负责,会议膳食由顾文杰“作东”。
会议开始先由顾家荣主持选出秘书长顾华飞后,即由顾华飞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先由家荣以“总结过去,开创未来”为题讲话,后由德荣以“穷、富、达”为题讲话,顾民汇报修谱情况,后自由发言。
最后会议转入讨论及修谱捐款交款问题,并确定2009年春联谊会由顾风茂“作东”,2010年春节联谊会由顾永红“作东”。
三、各系支历次修谱简况
子真系廷祥支《北流顾氏族谱》修谱简况
子真系廷瓒支《北流龙湾顾氏族谱》修谱简况
子祥系修族谱简况
第一次修谱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永纲公、曰荣公主持,并修成。一九八七年部分族人建议重修族谱,但是由于发动不够,准备不周人员不力,导致颇多错漏,未获成功。
子贵系修谱简况
四、各系支办理修坟修祠祭祀等族内事务
(一)子真系廷祥支修坟修祠祭祀等族内事务
1、为了为子真公修墓立碑,1980年初,子真公墓重新立石碑为记。1989年再修子真公坟用去一万九千多元,按人口收款和捐款解决。有关事项分别由廷瓒、廷祥两支负责。廷祥支由振中、家现、振祥、风勇、天成等人负责。廷瓒支由聚才、善与、振华、民受、昌勤、福庆、玉章等人负责。
2、廷祥支第七次修谱。1989年重阳,由风勇、家现、振中、家国等倡议廷祥支第七次修谱。随即成立修谱机构作出决策,决定按人口,男丁收二元,女丁收一元,共收到六千多元,捐款近二千多元。经过调查采访收集整理编写,于一九九0年六月完成廷祥支第七次修谱,族谱全套分为二卷共六百多页。每套收回成本18元,有的地方因贫困买不起的,至少发一套给他们参阅。
3、为先祖扫墓。1989年,“文革”后第一次,由振中、家跳、家国、风勇等人倡议,集体拜祭2-13世祖坟。本次所需资金按敬斋祖裔孙每人收款三元,并发动捐助,共得款八千多元。以后每年接受自觉捐献,包括捐现金或实物猪羊等。1996年前后顾光华开捐猪羊祭祖先河,然后逐年均有裔孙捐猪羊祭祖,特别2007年家龙、振豪等捐款买猪宰杀,廷祥支裔孙每人分得猪肉半斤,80岁以上老人,加倍分给。现存祭祖捐款资金数千元。
4、为先祖扫墓立碑。1990年由振中、家现、风勇、天成发起修四世尚聪公、五世廷祥公、六世麦广公、十二世祥符公的坟墓。上述四坟原来都是无碑草坟,经过修整,现在都立了石碑为记。
5、维护敬斋祖坟墓。1994年成立领导小组主持重修敬斋祖坟。后于2002年建筑北宝二级公路时要破坏此墓,族人全力据理上访,最后得到了较为妥善处理。
6、重修时宜祖坟墓。2004年秋,由振藩、家国、家范、风勇等发动捐款,重修八世时宜祖坟。经发动后,有多位裔孙积极捐款,共二千多元,完成了修坟工作。
7、重修瓞茂祠。2003年重阳在龙湾扫墓时,家龙、家瑜、风勇、振藩、家国、家范、风锐等建议重修瓞茂祠。后召开石寨、龙湾、长江族人会议,一致赞成修祠,随后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研究筹资办法,决定摊派和捐款相结合,敬斋祖裔孙每人收款十元,家龙兄弟捐款十万余元,其他裔孙捐款数万元,共筹集资金24万多元。修祠工程于2005年年底动工,于2006年12月1日进行重光庆典活动,瓞茂裔孙及廷瓒支和麦广房的代表,共二千多人参加庆典。重光庆典由家龙捐款,买猪宰杀,分给廷祥裔孙每人猪肉半斤。瓞茂祠这次重修之所以成功,除了瓞茂公裔孙鼎力支持外,还要靠三人之力,正如族人说:“有了家龙支持的财力,有了家瑜上下沟通的活力,有了风勇整体策划的筹力,瓞茂祠重修才得以完成。”
8、恢复为先祖扫墓祭祀制度。瞻仰祖先,缅怀前辈,祭祀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大革命”前三百年来,二世祖顾子真的扫墓祭祀为每年清明和重阳节前后各一次,由五世祖廷瓒、廷祥两支分别进行。三世祖顾闻达及其后裔至第十世都比较集中葬于龙湾凤凰山。因此,两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都分别办理祭品,召集族人先统一祭扫三世祖闻达、四世祖尚聪,然后再分别由两支各祭扫其五世祖以下各个祖墓。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二十多年来,这一制度已被破坏,完全停止祭扫。1989年,由廷祥支德钦、振中、振章、振藩、家现、家国、风勇和廷瓒支铭权、聚才、善与、振华、昌勤、民受、福庆、恒祥、玉章等,牵头召集族内人士商议,决定恢复统一祭祀扫墓的制度。决定每年农历九月初八日祭扫子真祖,祭品由各支筹办,由廷瓒、廷祥支轮流主持并号召族人前往六麻墓前祭扫。农历九月初九日祭扫三世祖闻达、四世祖尚聪。统一集中祭扫三世、四世祖后,再分别由各支祭扫凤凰山附近各支的祖墓。此外,廷祥支各房集中统一进行祭扫的,还有十三世敬斋(志冠)祖,定于九月初十日,十四世绵山祖定于九月六日,澄泉祖于九月十一日祭扫。
9、2008年9月初9重阳祭拜龙湾顾氏祖坟,寨肚下屋顾家龙出资10 万元人民币买猪肉分给廷祥祖裔孙每人1斤2两,显示富不忘祖不忘宗亲的优良传统美德。
(二)子真系廷瓒支修坟修祠祭祀等族内事务
1、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六年,廷瓒支以裔孙人口收集少量资金,由顾铭权牵头组织人员依照旧的谱式重修一次《龙湾顾氏族谱》。
2、一九九O年由顾豪芳等人提议重修“龙湾顾氏文昌公纪念堂”,获得本宗族裔孙的一致赞同。在族老公顾铭权指导下,由顾聚才负责组织善与、福庆、振华、惠芳等四十余人,组成筹委会并研究决定修建规划,发动各经济能人献孝心活动,并从各裔孙中收集少量人口款,从而解决集资问题,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凤凰山下,一座铜墙绿瓦,古色古香,雄伟壮丽之“顾氏文昌公纪念堂”终于落成,并又安装上“铁门”。
3、马鞍山十世祖墓、药垌十四世祖婆墓分别于1992年、1994年被他人侵占,经筹委会主要成员多方调解说服,令侵墓者迁出祖墓范围之外。
4、一九九五年六麻二世祖子真公墓遭盗墓者破坏,墓基崩塌,经筹委会领导,积极发动族内众裔孙捐资修复。
5、在文昌公墓地上面的龙颈和右边的道路遭损坏,以及拜台下面的场地过于狭窄,经组织资金人力修复扩建。
6、自九十年代起筹委会组织恢复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祭祖活动,设立基金会,每股壹百元,专款存入当地信用社,每年只用存款利息作为扫墓之用的制度。
7、2008年9月初9重阳祭拜龙湾顾氏祖坟,龙湾顾辉出资10万元人民币买猪肉分给廷瓒祖裔孙每人1斤,开了廷瓒祖裔孙捐款分肉给宗亲的先河。显示了富不忘祖不忘宗亲的优良传统美德。
(三)子祥系办理修坟修祠祭祀等族内事务
1、重修祖祠。1961年由曰荣主持重建祖祠。经费及施工由允光支子孙负责,一九六一年农历十二月初二日西时动工,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子时进火。祖祠立亥已兼壬丙向,择日立向均为曰荣公自择。一九六六年由庆新(又名爱新)择用当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卯时在巽位修建祖祠大门。
2、为先祖扫墓。子祥裔孙分居甚远,联系不多,许久以来先祖坟墓没有联合祭扫过。二〇O三年初,良村支子孙商议在清明联合族人联合扫墓祭祖,霄马支热烈响应,当年清明、重阳两次祭扫祖墓,经费由族中外出工作人员筹集大部分,族中只象征性收点人丁钱。
3、集资拓展祖祠空间。二〇O四年,二十一世昌祯、春光倡议购买杨姓宅基地以拓宽祖祠的堂局,使祖祠免受外姓房屋压逼,倡议得到族亲响应。正月决定由大华、昌祯负责办理,经费主要由春光、雄伟、雄文、春明、昌远、庆发、昌希、昌禄捐助,另外族内人丁每人收30元。二O0 四年三月,购得土地207平方米,避免了杨姓在前面建房屋阻挡祖祠。从此,祖祠前面堂局开宽,面貌一新,为族人聚集、商办事务提供了方便。
4、成立助学基金会。二〇〇二年底,上良村支成立了助学基金会。并发动族人捐款,但由于族内人少力薄,所集资金不多,尚未形成规模。
(四)子贵系办理修祠修坟祭祀等族内事务
1、1984年春,安担村荣锦公坟墓被大湾镇必祝村杨某挖掉建屋,并将“金樽”临时存放在必祝村公所。族中兄弟知道后,义愤填膺,自发前去与对方严词交涉,因对方横蛮无理,态度恶劣,不愿赔礼道歉,一时双方大打出手,幸无人伤亡,后族中较有理智者,集中商量,提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结果打赢了官司,法院判决在我祖坟前后30米,左右15米内不得建屋和种植树木等。后来族人择日重新厚葬了荣锦公。现每年清明族中均统一拜祭。
2、开辟安担村。据安担复兴寺碑记记载:天启三年(乙丑年)子贵裔孙顾荣锦、顾荣钦购买不是顾政文公支的顾泰奇、顾泰明、顾泰仲在飞鹅岭后背岭荒地宅基田塘共银五百两,从此荣锦荣钦裔孙由顾村迁安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