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顾氏传统文化贡献——学术类

78阅读
0评论
0点赞

  顾氏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贡献卓著,尤其在明清时期,成就更为引人注目。

  南朝梁顾野王就是一个著作丰富的杰出学者,他著有:《玉篇》三十卷、《舆地志》 二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 十卷、《分野枢要》一卷、《续洞冥记》 一卷、《玄象表》一卷,此外还有《通史要略》一百卷和《国史纪传》两百卷。从他开始,顾氏就“盛产”著名学者,不过最兴盛的还应该数明清时期,这两个朝代出现了以经史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位顾姓学者。他们人数之多、专业之相似、贡献之突出、地域之近堪称壮观,简直可以称之为“顾氏家学”了。他们包括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顾广圻等人。

  顾炎武一生著作甚丰,主要涉及了经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所撰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音学五书》《左传杜解补正》《五经同异》《九经误字》《五经考》《求古录》《韵补正》《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宅京记》《北平古今记》《建康古今记》 十卷、《营平二州史事》《官田始末考》《京东考古录》《顾氏谱系考》《明季实录》《圣安皇地本纪》《当务书》《菰中随笔》《文集》六卷、《诗集》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多种著作,开创了新的领域或学科。尤其重要的是从顾炎武开始,中国的学术开始走向实证和经世致用,经过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正是因为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知识分子的这种学术走向,为清代乾嘉为代表的学术繁盛,奠定了基础。

  与顾炎武大致同时的顾祖禹,也是一个与顾炎武有着类似学术趣向和人生经历的杰出学者。他也同样为明朝的灭亡和它所代表的华夏衣冠文化的沦丧而焦虑,思索。同样怀着反清复明的希望、经世致用的宗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生未仕,写出了《读史方舆纪要》《宛溪集》《方舆纪要州域形势说》和《古本方舆书目》等优秀著作。

  顾栋高则与顾炎武和顾祖禹略有不同。他生活的时代是清朝统治稳固,正在走向全盛的时期。顾栋高治学少了一点顾炎武和顾祖禹的政治目的,而多了一些为学术而学术的职业精神。以他最精通的《春秋》《左传》之学来说,他“泛滥者三十年,覃思者十年,执笔属稿者又十五年”将春秋列国的历史按重大事件、天文、历法、世系、职官、疆域等条目独立研究;考证精当,引据博洽,几乎将这两部典籍完全吃透了重新排定最后精心撰成《春秋大事表》。《春秋大事表》多发前人所未发。他还著有《毛诗类释》 二十四卷、《毛诗订诂》 十卷、《大儒粹语》 二十八卷、《尚书质疑》 二卷、《陶人心语》五卷、《万卷楼文集》十二卷及《万卷楼笔记》等书;编纂《司马温公年谱》《王荆公年谱》:参与编撰《无锡县志》等地方志,著述甚丰。顾栋高是当之无愧的职业历史学家。

  与顾炎武和顾祖禹的经世之学和顾栋高的为学而学不同,顾广圻则是为他人而学。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学术非常活跃的时期,学界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学者。也许是因为家贫体弱,顾广圻本人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文献学知识,校订刊印学术典籍,为其他学者的研究工作打基础。他刊印校订的主要成果包括了宋本《说文解字》《广律义疏》 和《古文苑》《昭明文选》、元本《资治通鉴》《法言》、骆宾王、吕衡州文集,《国语》《战国策》《晏子》《韩非子》,抚州本《礼记》、严州单疏本《仪礼》,几乎涵盖了全部的古代经典门类。他每完成一部书稿,都会综合其各种版本确定正误,并且将所改定的部分写成《考异》或作《校勘记》附录于后,这种做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

  顾震涛(清乾隆时人籍贯吴县)又名翰,字景、默庵。他是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自述“由来失学,读书习艺”,未参加科举考试,故无功名。其为人“性狷介,素谦和,洁修内行,以礼自持,历境坷,未尝形色”。他著述勤奋,寒暑不辍,一生忙于修谱、修祠庙,编纂诗选、小志。他是一位谙于苏州历史掌故的学者。他又性好吟咏,吴中山林古迹题咏迨遍,著述等身。著有《燃松堂文集》《随笔》《小辟疆园诗稿》《吴郡忠·孝汇录》《吴门表隐》及其他撰作数十种。

  《吴门表隐》一书,是研究苏州地方历史文化的一部不可或缺的要籍,书之名即可让它的重要性--“是书止载三邑(吴县、长洲、元和)境内,只录志(苏州诸志书)所未及。间有虽载志中,未能明晰者,重言中明,故名《吴门表隐》。”其所表述的名胜古迹,不少仍见存于苏州古城中。

  顾禄(清嘉道年间苏州人)字总之,一字铁卿,自号茶山人。时人韦光黻略述其生平:“吴附生,恃才华,纵情声色。能诗赋,善画,长于掌故。刻《清嘉录》《桐桥倚棹录》。日本国重锓其版,称为才子。”

  日本对《清嘉录》评赞是“于土俗时趋,推其由来,寻其沿习,慎而不漏,诙而不侈,考证精确,纤悉无遗。”

  清代的风土杂著很多,重要都邑几乎都有,而以谈北京、苏州者为多。其能以月为序,以节令民谚为题,叙地方风土人情,娓娓详备,兼能参稽群籍,附加考按者,自当以《清嘉录》为最。顾氏还撰有一部重要小志乘《桐桥倚棹录》,以及编辑有《颐素堂丛书》《烟草录》等。

  《清嘉录》《桐桥倚棹录》所列述的许多名胜古迹(涉及顾氏者)仍多见残存于苏州古城地面。

  此外,还有著有《算剩》初、续、余二篇和《九数外录》的、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第一流的数学家”顾观光,以及近代杰出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历史科学的奠基人顾颉刚,著名文献学、版本学家顾廷龙……三百多年来,顾氏学家一直在为中国的学术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成果。

评论(0)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发言...
发表评论
User
User
走进顾氏族谱的世界,您将深入了解顾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文章
63
动态
54
加入时间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