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的海外移民与顾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开拓的传统。从汉代开西域、唐宋的远洋通商、郑和下西洋都是很好的例证。不过,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一直到明代后期人口剧增以前,人口压力并不是特别大,加上“父母在不远游”的圣训和安土重迁的习俗,所以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是不存在的。十一二世纪开始北方军事游牧帝国控制了中国北部和西北部,通过中亚的丝绸之路受到阻碍。宋代因为指南针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开通延伸华人就通过经商、航海和旅行,开始少量移居海外。到了元代,由于建立了空前庞大、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所以交通商贸也很发达。这些因素都导致勤劳的中华儿女走向世界。
长期以来,和平时期的中国的人口一直稳定在一亿以内。明代后期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达到近两亿,人口压力骤增:到了清代中期以后人口突破三亿。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政府的某些措施比如清代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所致,另外一方面生产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和高产作物的引进都起到相当的作用。
人口的这种骤增,使中国的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高度紧张,尤其是东南沿海某些地区如福建、广东,因为以山地为主,地狭人稠,又不像江南有发达的经济可以转化很多劳动力,因此生存压力极大。明清两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和浅见实行锁国政策,从法律角度讲,移居海外都是禁止的。不过,向海外的拓展并没有停止。
欧洲的大航海之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到东南亚一带殖民。由于当地人口较少,他们就盯上了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大量华人被以各种方式引入东南亚,在当地的橡胶园里当劳力。出于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华人聚居地慢慢出现,就这样最早的一些华人社区也形成了。
在此后的几百年里,海外华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和磨难:西方殖民者的歧视、当地民众的误解,还有腐败政府的漠不关心,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逐渐扩散分布到世界各地了。据统计,世界各地的华裔华侨已经达34072632 人(该数据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提供);分布的国家几乎遍及世界各国,近年来连过去华人比较少的东欧、南美也遍布他们的足迹。不过老一辈华人仍然以东南亚居多,新一代移民则以日本和美国最多。
六百年来华人移居海外大事简表
1372 明洪武五年,太祖派“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国。
1535 明嘉靖十四年,准许外国商船入泊澳门,华商以此为出入港口。
1603 西班牙殖民当局在菲律宾马尼拉屠杀华侨。
1729 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华侨创办明诚书院。
1815.8.5 马来亚最早华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1822 英国殖民当局在新加坡首次授予华人甲必丹衔。
1824 兰芳公司与荷兰殖民当局签订分界条约。英国殖民当局在马六甲废除华人甲必丹衔。泰国首次任命华人县长。
1844.6.30 英属西印度政策院通过促进圭亚那输入中国人法案。
1847.7.3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二世颁布在古巴招徕华工诏书。
1849 新加坡华侨创建第一所华文私塾崇文阁。
1854.4 美国台山籍华侨在旧金山成立宁阳会馆。
1854.4.22 美国华文周报《金山日新录》在旧金山创刊。
1855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通过排华法案。
1858.7.10 英属西印度政策院通过圭亚那输入中国劳工移民法令。
1860 清咸丰十年,两广总督劳崇光订立外国招工章程。
1866 清同治五年,与英、法签订续订招工章程条约。
1869.5.10 主要由华工修筑的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
1871.10.24美国洛杉矶发生排华事件。
1873.10.14 秘鲁颁布改善华工待遇法令。
1876.4.5美国旧金山白人举行反华大会。
1882.5.6 美国实施第一项全国性排华法案。
1883 美国纽约中华公所成立。
1883.5 加拿大利顿发生排华事件。
1884.7.4 美国实施排华法案。
1885.9 美国怀俄明州及华盛顿州发生屠杀华侨事件。
1885.10 美国白人成立排华组织——西雅图十五人委员会。
1888.9.13 美国实施排华法案。
1889 美国华侨在广州创办第一家商办电灯公司。
1892.5.5 美国实施继续禁止华工入境的基亚里法案。
1893 日本华侨在长崎修建孔子庙。古巴中华总会成立。
1894.11 孙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8.12.23 中国维新派在日本横滨出版《清议报》。
1898 梁启超在日本创立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加拿大维多利亚省华侨创办乐群义塾。
(自“华声龙脉网站”http://www.chineseinternetnews.com.cn有关资料删减而成)
早期的海外华侨华人的移出地最早多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其中浙江是顾姓分布较多的地区。不过因为在早期的海外谋生非常艰苦,经常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因此完整地保持家族形式是不太可能的,海外华人的群体意识更多地反映在同乡会等会馆组织:加上古代离开家乡和祖国移民海外并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所以顾姓的这段苦难历史,至今还处于冰封尘埋之中,有待挖掘。 可喜的是,随着海外华人的努力和祖国地位的提高,今天的海外华人已经不是当年靠“三把刀”--菜刀(烹饪)、剪刀(缝纫)和剃刀(理发)--闯天下的时代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大量的莘莘学子游学海外,很多华人已经进入当地主流社会,成为各界的精英。
海外的华人华裔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过去每当国家遇到灾难,海外赤子总是尽力支持,而且在祖国改革开放后,他们也积极参与了对国内的投资开发。身为龙的传人,海外华人一直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国,一波波的寻根热方兴未艾。为了便于牢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便于相互联系沟通,建立了很多研究机构和网站,例如:
香港岭南大学族群与海外华人经济研究部
海外华人研究群
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台湾)
华裔网
海外中国南方人研究中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海外华人研究美籍亚裔研究中心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联合会美国华人历史学会
美国华人网(美国华人研究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