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界人物(顾 准)
生平际遇 顾准,字哲云,又名锋枫、吴锋枫,历年著述还曾用过笔名小方、怀璧等。父姓陈,从母姓。
1915 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陆家浜顾家湾。父陈文伟,商人,谙岐黄之术,江苏苏州人;母顾庆莲,江苏苏州人,与共姐同陈文伟。顾准大母生了四人:陈怀农(1902-1945),陈怀圃(1905-1950),陈怀德(1912-1958),陈怀良(1914-1938)。顾准排行第五,小名双伍。顾准生母有5个子女,顾准为长子。六弟陈敏之(1920-),曾任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秘书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七弟陈吉士(1923-)曾任山东省德州专区副专员。大妹陈秉真(1926-),蚕桑工作者。三妹陈枫,“文革”前任中共山西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1920年入其姑母办的私塾读书。1922年插班转入留云小学上三年级,该小学为佛教寺庙“海潮寺”所举办的私立正规完全小学,校长王志莘1925 年从留云小学毕业。1926年秋季入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读旧制商科初中(二年制)。1927年夏季从中华职业学校初中毕业,经王志莘介绍,人潘序伦主持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得潘序伦赏识,夜间到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学习簿记会计,成绩优良。1931年为潘序伦《高级商业簿记》编写《习题详解》,后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名为《高级商业簿记习题详解》,作为立信会计丛书一种。协助潘序伦编写《政府会计》以二人共同名义出版。1932年兼任立信会计补习夜校教师。1934年经潘序伦推荐,到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任银行会计教师。编写《银行会计》-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被刊为大学教材。发起组织自发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进化”,小组成员中有女青年方采秀,后用名汪璧。与中共外围组织远东反帝同盟建立联系;出版刊物《前卫》。后参加宋庆龄领导的“武装自卫会”,任“武卫会”上海市分会主席,总会宣传部副部长。1935 年2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份《银行会计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0月份与汪璧流亡北平,参加“一二·九”运动。
1936年2月回到上海。自此至1939年期间先后担任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职员支部书记,江苏省委职委宣传部部长、书记。1939年11月起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委副书记。1940年8月离开上海到苏南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苏南路东特委宣传部部长(澄锡虞工委书记)。1941年调任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阜行政公署财经处副处长。年底调淮海区建立银行发行货币。1943 年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1月回到华东。自当年起至1948年,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财委委员,淮阴利平棉业公司总经理,苏中区行政公署货管处处长,山东省工商总局副局长,山东省渤海区行政公署副主任,山东省财政厅厅长。1948年冬起任南下接管小部第三纵队(青州纵队?)队长。1949年5月26日凌晨带队进入上海,主持接管上海的财经工作,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
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因坚持与某些领导人主张的“民主评议”税收制度不同的意见,被定为“恶劣分子”,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旋调华东建筑工程部工作。1953年起先后任中央建筑工程部财务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副局长。1955 年入中央党校学习。1956年调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在《经济研究》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被划为“右派分子”,下放河南商城。1959 年出版《顾准日记》。1962 年摘掉“右派”帽子,重返经济研究所,受所长孙冶方委托进行会计研究,翻译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一书,署名绛枫。1963 年《会计原理》完稿。1964年写作《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1965 年第二次被划为“右派”下放河南息县。与汪璧协议离婚。1968年8月汪璧自杀身亡。1969年开始写“息县日记”。1971 年开始与吴敬琏讨论研究希腊史问题。1972年回到北京,开始写“北京日记”。1978 年开始与六弟陈敏之通信讨论多种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理论问题,这些通信即为后来所称的《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1974 年写“读希腊史笔记”,因病未能完篇,这部书即是接下来名震学界的《希腊城邦制度》。12月3日病逝。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平反。《读书》杂志发表遗作《科学与民主》。1980年2月在北京举行顾准、汪璧追悼会。1981年上海《社会科学》发表遗作《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晋阳学刊》发表《基督教、希腊思想和中国的史官文化》。1982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希腊城邦制度》。1984 年崔之元在《读书》杂志上发表《比较历史研究的一个尝试——顾准著〈希腊城邦制度〉述评》,这是目前所知对顾准作评价的第一篇重要文章。译著《经济学论文集》(罗宾逊夫人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年7月《顾准文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两书及遗漏的《直接民主与“议会清谈馆》《民主与“终极目的”》两篇文章。1997 年9月《顾准日记》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收录顾准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的“商城日记”,1969年11月至 1971年9月的“息县日记”和1972 年10月 13日至 1974 年 10 月 15 日的“北京日记”。1998 年9月《顾准寻思录》(丁东、陈敏之编)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收录对《顾准文集》《顾准日记》的评论文章和有关人士的回忆纪念文章。
传略
1、1915 年7月1日生于上海,1927 年在黄炎培所办中华职业学校毕业后,进入潘序伦的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随后通过自学,逐步掌握了会计学。16岁时,初次走上讲台,却被学生轰下了台。一年之后,再次上台,才站住了脚。1934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该书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以后,陆续出版的有《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等。193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之前,曾经自发成立过一个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进社。后转入武卫会。
1935 年10月,因武卫会组织被破坏,第一次流亡去北平。1935 年冬北平“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高潮。1936 年2月,顾准自北平回到上海,先后担任过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职员支部书记,江苏省职委宣传部部长、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在文委工作期间,与经济学家孙冶方(当时为文委书记)认识并共事。
1940年8月,顾准离开上海到苏南抗日根据地。自1940年至1945 年他的足迹从苏南、苏北解放区直至延安。1945年日本投降,自延安回到华东。这期间,他曾先后担任过中共苏南路东特委宣传部部长,澄锡工委书记,江南行政委员会秘书,苏北盐阜区行政公署和淮海区行政公署财经处副处长。1943年3月去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
日本投降,1946年1月回到华东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分局财委委员,淮阴利平棉业公司总经理,苏中区行政公署货管处处长,山东省财政厅厅长。解放军占领上海前夕,任青州总队(接管上海财经工作的一支干部队伍)队长,积极准备接管上海。1949年5月,随军回到上海。进入上海以后,他曾担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建国后上海的财税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1952年的“三反”运动,他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1953 年后,曾先后担任中央建筑工程部财物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副局长。
1956年入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后,写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重返经济研究所。1965年在被划为“极右派”,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残酷迫害,1968 年4月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迫害自杀。他遭受迫害期间,仍坚持独立思考,特别关注民主问题,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写成《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1974 年 12 月3 日因患肺癌病逝。
2、顾准,早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因为家境的原因自 12 岁起到 1940 年离开上海,一起在立信会计事务所工作,负担家里众多人的生计,从一个练习生成长为会计学专家、教授。
193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等职,是上海第一任财政局局长。
1957 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一年以后他第一次戴上右派的帽子,1965 年”“文革”“前夕再次戴上右派的帽子。
1974年12月3日,在北京死于肺癌。
从 1956 年到 1974 年,拖着咯血身躯的他立志进行探索、研究,在逆境中,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思考。1995 年出版的《顾准文存》在学术界和民间引起非凡的反响,这一系列作品多是他同五弟陈敏之通信的产物,真正留给他写作的时间只有 1973 和 1974 年两年。
主要著作:
《银行会计》《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翻译作品: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论文集》琼·罗宾逊
顾准文集:
《顾准文集》 《顾准日记》 《顾准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