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传记——政治人物(顾雍)
顾雍
顾 雍(公元168~243 年),字元叹,生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是当时吴郡(相当于今天的太湖流域一带)吴县(今苏州)人。据记载,他的曾祖父顾奉(字季鸿)曾任东汉的题川太守,但其本人已经史实无考了到顾雍的时候顾家已经成为吴地的著名士族。
顾雍年轻时从大学者蔡邕学习(蔡邕由于避仇怨而来吴地),他态度专一,生性又清静聪敏,故教学效率非常高,蔡邕极为贵异他,而顾雍对老师崇敬逾父亲。据《三国志·顾雍传》载,顾雍的名雍字元叹,均出于其师蔡邕--按古名字制度:男子二十行冠礼,请贵宾为之取名赐字。故‘雍’通于邕,‘元叹’即大老邕蔡邕所叹异也。由此事可佐明顾雍之学养、品性及思想者。
弱冠即名驰朝野,被举荐为合肥长。并在转任地娄、曲阿、上虞均有治绩。当时他治政的要务有三:一讨除地方寇盗;二安抚大量北方逃亡过来的流民;三与原在北方享有政治经济特权而今已处于失势的流亡过来的强宗世族打交道。身为本地土著世族,又深受北方文化熏陶的顾雍,依仗此种优越条件,加上本人的谨慎、公正与谦虚品性,于是“治绩斐然”……于是大为孙权赏识、宠任。孙权为吴王,任顾雍大理奉常领尚书事。黄武四年,顾雍迎母进城(原居太湖中),孙权亲至顾府礼拜顾母,可谓尊崇之至。
顾雍不饮酒,寡言话,举动稳当,孙权曾感叹说:“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凡逢饮宴,只要有顾雍在座,文武诸官无不循礼,唯恐失仪,其弹压力--威望可谓高矣!
不久,顾雍就代孙邵为丞相,任用文武诸官,都能各得其所。
顾雍极善于事上。他平时经常走访民间与下属,将所闻见的情况归纳提炼后,即时建议,被采用的,他即归功于孙权:不被采纳的,他做到一字也不泄露。同时他更做到“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以此重之”--这是顾雍的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才能。
孙权是如何“重”他的呢?《顾雍传》有载录:“(遇论事)为设酒食,如(论事)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即退。权曰‘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
顾雍教子合礼有方。有次孙权出嫁一个内侄女(是顾氏的外孙女),婚宴请了顾雍父子及孙子顾谭(时任位高的选曹尚书)。当时君臣们非常欢洽,顾谭多喝而醉,醉而起舞不已,无法制止,顾雍内怒,只得留待明日。第二日召谭当面严责,道:“君王以忍辱负重为德,臣下以恭敬谨慎为节。当年萧何吴汉都立有大功,但当见高祖皇帝时都如不会说话似的。你于国家有什么汗马功劳可言吗?只不过是依靠了我们顾氏门第的资格而受宠用罢了!因何舞得如此得意忘形,虽说是出于酒后,其实还是恃恩忘敬,谦虚不足的坏思想作祟呵,看来败毁吾家族的人必是你了!”说毕转身向壁而卧,不再理谭,顾谭悔立一旁,足足达一个时辰(两小时),才被祖父遣走。
顾雍未出山前一直与母亲隐居于太湖中之三山岛上。该岛虽风景异常秀美,更由于是长江下游旧石器遗址发现地,春秋间两妹王妃出生地,吴于后裔聚居村落'吴保’所在地,现已成太湖古吴文化圣地--自然有关顾雍的遗迹今已无法考出了。
在动荡的时局下、险恶的官场中,顾雍为相达 19 年之久,可见其才德之杰出。赤乌六年(公元243年),顾雍病故于任上,时年76岁。孙权非常痛惜,素服亲吊,赐谥号为肃侯,并拜其小儿子顾济为骑都尉,以此纪念报答这位忠心能干的老臣。顾氏一门自顾雍开始,子孙人才辈出,家族也兴旺发达,成为江南首屈一指的大姓,至今依然。从有可信的确切世系可考来说,顾雍实是中国顾姓有详细历史记录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