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传记——政治人物(顾 临)

66阅读
0评论
0点赞

顾 临

  顾 临,字子敦,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顾临年轻时就精通经学,特别擅长训诂。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举说书科为国子监值讲、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等职。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因为顾临喜欢研究兵法,就命令他编纂《武经要略》,将古代兵书进行整理汇编。皇帝在顾临编书时问他兵法,他回答:“军事虽是以力取胜之道,但是要以仁义为根本。国家存亡民生安危系于一战,不可轻举妄动……”反映了自《孙子兵法》以来中国古代战略学一贯重视政治与战争关系的军事辩证法,并且陈述了对于当时形势的看法与对策共十条。

  不久,顾临又被调任湖南转运判官提举常平,负责南方的经济事务但是因为过于严厉所以属僚颇有不满,又改任同判武学、集贤校理、开封府的推官、颍州知州、吏部郎中、秘书监少监、值龙图阁、河东转运使:元佑二年(公元1087 年)出任给事中、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据《宋史》介绍,苏东坡等大臣对顾临的评价是“资性方正、学有根本,慷慨中立、无所回挠”。他处理政务,秉公办理,即便是皇帝的意见,如果不合理,他也一样运用中国古代政府的一项传统惯例“封驳”加以搁置。后来,因为黄河河务需要,朝廷要改派他去处理,当时许多大臣就上表指出他“凛然有古风”,他的存在使“侥幸之流则侧目畏惮,忽去朝廷众所嗟惜”,“都漕之职,在外岂无其人;在朝求如临者,恐不易得”,竭力挽留顾临,在党争严重的宋代是比较少见的,可见其为当时所倚重的程度之高。但是因为黄河事急,顾临只能就任。在治理黄河时,顾临提出“因河势回使东流”的办法,成效显著。

  不久,顾临终被朝廷调回,历任吏、兵、礼部的侍郎,还兼任了皇帝的侍读、翰林学士。元佑初年(公元1131年),顾临担任龙图阁学士,但是其个性使他在政治斗争中树敌过多,从皇太后到宰相都对他有怨言,最后被以“依附党人”的罪名贬居饶州(今江西鄱阳),郁郁而终,时年 72岁。死后不久,宋徽宗就为他洗刷了冤屈,恢复了荣誉。

评论(0)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发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