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传记——军界人物(顾成)
顾 成
顾成,字景韶,元末明初人,祖籍湖南湘潭。他的祖父两代都是驾船往来于湘江上的船户,家住江都。顾成因为职业的缘故,年轻时候身体魁伟,膂力惊人,非常剽悍。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反元,渡江南下攻克南京后顾成就加入了朱元璋的军队。他最擅长的本领是骑马使槊,加上又浑身文身,所以非常与众不同。朱元璋占据南京以后,顾成投奔了他,因其勇猛被选为帐前亲兵,随朱元璋左右。有一次跟随朱元璋出战,座船搁浅,全赖顾成推船而行,才摆脱困境。 后来,朱元璋进攻镇江,顾成与勇士十人突入城内,被敌军捕获,其余十人都被杀了。轮到处决顾成了,他一跃而起挣断绳索,打倒了持刀者,逃归军营。然后带领援军攻城,终于攻破镇江。事后他因功授百户。 顾成经历大小数十战,战功卓著,晋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不过顾成后半生主要的战功却是在西南立下的。朱元璋平定北方后,又派出大军统一西南。西南地区居住的兄弟民族不愿屈服,朱元璋就派遣顾成等将校出兵征讨。顾成先后击败了许多股反对力量。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顾成调守贵州。当时群蛮叛服不定,顾成连年出兵。后来,当大将傅友德出征云南时顾成被任命为前锋。大军先攻克普定,傅友德留顾成列栅防守,大军另行出征。不料,敌军数万来进攻,顾成看到敌人虽众,但军心不稳,是速战速决的好机会,就亲自冲出栅栏,当时就杀死敌军数十人。敌军大哗退走。但是敌人看到明军人数不多,因此并没有走远,仍然威胁明军后方。顾成释放了先前的一名俘虏,让他带话给敌军说:“我今夜二更时分来进攻。”夜二鼓,明军吹角鸣炮,敌军闻声逃走,明军缴获甲仗粮草无数。这一仗顾成发挥了虚实相交的心理战术,几乎达到孙子兵法最推崇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事后又晋升为指挥使。普定的各个民族都臣服了。 洪武十七年以后,顾成一直驻守西南,后晋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洪武二十九年顾成再升为右军都督金事,佩征南将军印。此后西南逐渐完全归顺了明朝,顾成驻守此地的意义也就不大了,所以就被朝廷召还南京。 朱元璋死后,因为长子朱标早死,所以就由长孙建文帝继位。此时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封王率军守边,其中燕王朱棣势力较大。朱元璋封其子为王,本意是为防止政权落入异姓之手,却不料埋下子孙争位的祸根。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引朱元璋遗训,如遇奸臣专权藩王可以声讨,以“清君侧”名义发兵南下,争夺政权,史称“靖难之役”。顾成被建文朝廷任命为左军都督,跟随耿炳文带领军队防御燕王军队。在真定(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两军会战,顾成战败被俘。燕王亲自为其松绑,加以笼络,将顾成送北平,辅朱棣世子居守。建文帝军队围北平城,朱棣将北平城防委托顾成,表明其信任。后来燕王即位,就是明成祖,事后论功,顾成受封镇远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眷,让他仍然镇守贵州。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顾成上书,请求朝廷注意严备西北边境,及早立太子,受皇帝褒奖。随后顾成再次镇压了西南地区的反叛活动,成为明朝西南栋梁。 顾成生性忠谨,军旅之余还喜读史书。在明成祖手下一直没有带兵以避嫌疑。后来,他被皇帝召至京城,让他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回奏:“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要求回西南备边,表现出识大体的政治头脑。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五月,顾成去世,卒年八十有五。朝廷追赠他夏国公,谥武毅。 顾成生有八子。长子顾统,任普定卫指挥,因为“靖难之役”中顾成投降燕王而被建文朝廷诛杀。顾成的爵位后来就由顾统子顾兴祖继承。明仁宗即位,广西蛮叛乱。朝廷命令顾兴祖为总兵官出兵讨伐。顾兴祖先后讨平很多地区。宣德年间,交险黎利又发动叛乱,攻陷留关,围邱温。当时顾兴祖驻扎南宁,没有及时救援友军,被朝廷派锦衣卫逮捕下狱,次年才释放。正统末年,顾兴祖随明英宗北征,适逢“土木之变”,皇帝被俘,全军覆灭,顾兴祖虽侥幸逃回,但是触犯军纪拘押待审。此时,蒙古首领也先大军进逼北京,顾兴祖戴罪复职,御敌于城外,因此授都督同知,守备紫荆关。景泰三年,因为受贿又下狱,后获释。因为辅佐景德帝登基有功,被封为伯爵。天顺初年,升为侯爵,守备南京,死于任上。其孙叫顾淳,死后无子。 顾淳死后由从弟顾溥继承他的职位,掌五军右掖。弘治二年,拜平蛮将军,镇守湖广。南方苗族起义,遭到顾溥严厉镇压。弘治十六年,顾溥卒,朝廷特赐谥号襄恪。顾溥清慎守法,去世后家无余资,最后竟由英国公张懋出布帛收殓埋葬。 顾溥之子顾仕隆继承父职,管神机营左哨,很得士兵拥戴。正德初年,出任漕运总兵,多次请求朝廷体恤军卒。他镇守淮安十余年,是个清官。明武宗“南巡”时候,宠臣江彬非常蛮横,经常羞辱各级官员,只有顾仕隆不为所屈。嘉靖初年,顾仕隆移镇湖广,不久又被召还,因功加太子太傅衔,掌中军都督府。当时锦衣千户王邦奇怨恨大学士杨廷和、兵部尚书彭泽,上疏皇帝陷害两人。皇帝大怒,逮捕了杨廷和子婿。给事中杨言上疏为他们申辩,皇帝很生气,将他下五府九卿科道议罪,顾仕隆仗义执言说:“杨廷和功在社稷。王邦奇是个小人,借边事迷惑皇上,有伤国体。”结果昏庸的皇帝竟然下诏责备他。顾仕隆只好借生病之机解除了职务。不久顾仕隆就去世了。死后朝廷追赠太傅,谥号荣靖。 顾仕隆死后职务由其子顾寰继承。顾寰守备南京,他为官清明,奉诏断案,往往为无辜者平反伸冤。正德十七年,顾寰官居漕运总兵官。次年,因为进献皇后棺木,运河漕舟误期者三千,又逢江南北多灾害,顾寰请求朝廷批准受灾地停漕运一年,改徭役为出钱代税;还上条陈奏报漕政七事,言辞切中时弊,所以都得到施行。但是自古漕运弊端虽大,却养肥了一批贪官污吏。顾寰掌管漕运使他们无机可乘,所以就散布谣言诬陷顾寰。最后顾寰被给事中王交所弹劾。事后朝廷核实此系诬陷,顾寰得以再镇淮安。正遇上越南方面战事又起,顾寰受命移镇两广。 原来安南(今越南)都统使莫福海有子莫宏濮,莫福海死后。莫宏撰尚年幼。其权臣阮敬与族人莫正中发生冲突,国内大乱,莫正中逃入广西钦州。当时朝臣有人认为可以趁乱进攻安南,顾寰与提督侍郎周延没有受利诱,请示朝廷命令莫宏撰袭都统使,安南于是就平定了。在镇守西南的时候,东部沿海的倭寇活动猖獗。朝廷就命令顾寰移师镇淮。顾寰防御倭寇立下战功。加太子太保衔。旋即又督师漕运。此时顾寰精力逐渐衰退,于是就向朝廷要求告老还乡。隆庆五年,朝廷专门授予他京营总督职位。明神宗即位,起用顾寰掌左府。很久以后顾寰才被批准致仕退休。朝廷批准,并追加顾寰少保衔以示嘉奖。万历九年顾寰去世,获追赠太傅,谥号荣僖。 顾成出身低微,行伍起家,虽功勋卓著却难免有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但是顾成家族在顾成死后,自顾溥至顾寰三世,都宽和廉靖,内行饬谨,通晓经艺。顾仕隆、顾寰两世总督漕运,本来是个肥缺,但是这两代人都能够勤于公职。三传到孙顾肇迹,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顾肇迹死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