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传记——政治人物(顾维钧)

15阅读
0评论
0点赞

顾维钧

  顾维钧(1888—1985) 字少川,上海市嘉定县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05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和外交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和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民国元年(1912年)回国后,担任北京政府国务秘书兼外交部秘书,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1915年任驻墨西哥公使。1919年任巴黎和会及国际劳工会议中国代表。日本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无理要求,要求继承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各项权利,顾维钧和中国代表团与日本代表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辩论中,顾维钧不用发言稿,出口成章,英语流利,用词正确,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驳得日本代表理穷词屈,得到与会者的热烈掌声,被誉为巴黎和会上的雄辩家。后任国际联盟草拟盟约委员会委员。1920年任国际联盟中国代表。1921年任驻英公使兼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海牙公断院公断员。1922年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1924年兼代国务总理。1926年任财政总长兼特别关税会议委员。1926年任国务总理兼外交部总长,条约研究会会长。1927年任海牙仲裁院仲裁员。1928年任关税自主委员。1931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1932年起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和驻法国、英国、美国大使。1945年赴旧金山,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并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6—1948年为联合国第一届、第二届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赴台后任台湾当局出席联合国会议“代表”。1956—1957年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57—1967年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并于1964—1967年任副院长。1967年定居美国。著有《外人在华之地位》、《致国联李顿调查委员会备忘录》、《门户开放政策》等。   现代资深外交家顾维钧侨居美国后,仍然怀念家乡。顾维钧虽然在国外,但他始终为自己是华人而感到自豪,晚年愈加怀念故国,思念故乡。在他平日的衣、食、住、行中,还保持着许多中国的生活习俗。尽管作为外交官常年穿惯了西服,但他十分喜爱在隆冬季节穿上中国传统宽松的棉袍或松软的皮袄;每天晚餐都要让夫人做中国菜给他吃,借品味菜肴以寄托对家乡的无限思念。退休后每天都要读书,尤爱读中国古典名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卷在手,其乐无穷。”   顾维钧从少年留学美国到晚年定居纽约,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东奔西走于欧、亚、美洲。他非常希望回到家乡看看,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1983年,其女顾菊珍及女婿钱家其教授来华观光,他再三嘱咐女婿:一定要到故乡嘉定看看,把那里的变化详细地告诉他。顾菊珍受父重托,专程到嘉定,参观了嘉定西门外和马陆乡的两处顾家祠堂旧地。临别之际,嘉定县人民政府托顾女士把《嘉定县城乡建设》画册转赠给顾维钧。   顾维钧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后,激动不已,感慨万千,“想不到一个小水乡小城镇竟发展得那么快”。他亲自写信,感谢家乡人民对他的深情厚意,盛赞家乡面貌的巨变。同年初夏,顾维钧又委托外甥女按照他的回忆,绘制一张“嘉定镇草图”,图中有嘉定有名的古塔和孔庙,然后又绘了一条东西大街,在街西端写有“西门”,就是说他家在西门。1984年,97岁高龄的顾维钧怀着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摘取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挥毫写成条幅,馈赠嘉定县博物馆收藏。这年,他还委托在上海的妻姐严莲韵女士定做了全套的中国寿衣,寄往美国,以备后事。1985年11月14日,顾维钧就是穿着这身寿衣离开人世的。

评论(0)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发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