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一) 政文公裔孙族内知名人士谱

80阅读
0评论
0点赞

  政文家族历代许多成员,都为国家的发达富强、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大众的福祉,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拼搏,做出了贡献,创造过业绩。有些人虽未步入社会工作,但学业已经有成。他们在族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可谓族内知名人士。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好选择各时代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将其学习工作历程和业绩记载在这一章之中。家族都是一代代传承发展下去的,今天一代是昨天一代的传承,明天一代又是今天一代的传承发展,一代代传承发展下去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家族族谱也要根据家族的传承发展,不断续编下去,让顾氏人物有谱可查,顾氏后辈有样可学,这就是总结过去,启迪未来,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明清两朝邑庠生和授九品以上名人简介

肇基祖

  顾政文字道平,号建康,原籍江南吴郡元和(今苏州)人。生于公元1374 年六月初七日酉时(明洪武时期),太学生,敕授承德郎(正六品)岁贡士。公元 1427 年官广东雷州府督粮厅。禀质明敏,博通百家书史,行坊言表才德兼优,名振膠庠,弱冠即补博士第子员,屡考优等,寻食饩,旋登贡籍。且志意远大,尝以君民系其怀。由贡士捷任雷州府督理粮务期间,勤政爱民,绩著循良,卓有政声。终于公元1438年四月二十一日未时(明正统时期),享年六十五岁,与妻严氏合葬广东雷州石门山。

以下按系支、世次、名(谁的子)学位出身及职务品级列记

二世顾子真字诚实号古梅。生于1391年四月初八亥时(明洪武时期),1411年(辛卯科)中举人,选知县,授文郎(正七品)。秉性惇良忠厚,孝敬父母,爱护弟弟,率弟弟绳趋尺步(按当时法度)营葬父母后,偕弟祥、贵游广西桂林府临桂县,爱其山水奇秀,遂于罗城二都居住,后又迁浔州府桂平县,兄弟共处八年,安置三弟贵立业桂平,然后偕弟祥再迁鬱林州北流县大容山旁居住,后又安置祥住冲龙里后,独自迁波二里六麻潘村寨立业。终于 1450年九月初十戌时,享年六十岁,六麻潘村寨住居左边龙塘面眠木星立乙辛兼辰戌。

  顾德昌,号子斐,北流六靖镇石寨村寨肚上屋人,生于一八五一年六月初五亥时。时人云,子斐“生而灵异,长更明通”。幼年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手不释卷,寝食俱忘,及长性情纯良端谨而老成。一八七四年吴华年原使主考,子斐被取为第二名庠生,信守耕读是传家之宝,仍然苦读为乐,一八八一年由秦橱春宗师取进一等第五名生。从而壬午年(1882 年)食禄。时人诚推子斐为品学兼优之士。随后开始了从教之路。

  传文云“远近争聘主讲席”,子斐先后在各地私塾笔耕舌种,其门徒云“先生文学渊博,虚怀若谷,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子顾英明(光廷)幼年家贫就学困难,子斐觉得光廷是可造就之才。于是带他到外地教育就读。为节钱省时光,光廷常在灶尾肉褒粥度日。常被当地恶人欺负,光廷有苦难言。子斐获悉即向有关人士抗争以罢教相挟,方才制止恶小之闹剧,使光廷得到一个平静的环境苦读。在子斐的关照和教育下光廷逐渐成材。

  子斐从教廿余年,在私塾,培兰初小学、六里师范传习所、邑高等小学、邑速成师范、六里高等小学堂等校任教。传文云“……英才咸乐,受教育者数百人,桃李盈门”。民国期间曾任广西省主席的俞作柏、养利县长的顾光廷(顾英明)均为其学子。

  一九〇〇年子斐门生顾英明、罗章滪二人同时成为辛丑补行庚子併科举人。因而声誉为之大振。同年子斐被选为恩贡部训导。一九〇七年光廷参加丁未科会考中式,钦点陕西即用知县。光廷荣归故里登门感谢业师子斐培养之恩。一九〇一年子斐改选为广东直隶州州判。传文云:“子斐志不在此跡,其生平淡于仕途。尝谓:“为人子孙当以造成完全人格,夙夜永誉为显扬。……斯民之道为己任。”故仍恒守教坛,以传道授业为乐。

  子斐对族务工作很热心。在家时常到老祠坐坐,与有关人士商量解决族务工作。光绪十四年(1888年)子斐聚族人于祠议修第五次修谱。经数月工作,世系图、世系记等皆有定稿,后因款拙而止,只好将谱稿存之于瓞茂祠备用。民国十一年,厚东、辅卿在前稿基础上续修,方传至今,不至中断。

  子斐一生忠直,支持公道,排解乡中纠纷。双头谢姓与田主发生田租纠纷,相争不下,只好向子斐求助。子斐当即前往调解平息双方之怨,谢屋人为之感动。

  光绪末年子斐出任六里学校校长,家中仍过着清贫的生活。二子星南结婚也只得向别人借屋做新房。

  一九一三年五月初九,子斐因病在家仙游,享年六十三岁。

  顾鹤鸣,北流石窝镇大鹏村人。清举贡,礼部会考二等签分湖南直隶州州判,恩贡。生于清同治壬辰年二月十一日巳时,卒于民国辛未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他天赋聪颖,少怀大志。稍长,从南金公学,不数月,即能执笔成文。年十七,受知欧阳宗师,名列众学子之冠。二十一,游学桂林秀峰书院,为候补知县顾紫封所赏识。三十二,朴廪膳生作官院课,艺冠群英。由恩贡赴部会考,签分湖南直隶州州判,改指广东候补直隶州州判,亦因知己难遇而未能略展生平抱负,此皆官场之昏浊所至。他愤然而效法孔夫子,心存觉世,致力于教育:主讲化州两载,扶来李家两载,何家前后十五载。门多桃李,各吐芳艳,李君子骥,由附生中试举人:何君梅芳,由附生保奖知县,任广东昌化知县,民国成立,赴考高等文官,取录甲等知事,历任广西来宾富川容县各县知事。清末民初,废科举而兴新学,公因中西毕贯,新旧皆通,而历任六里两卞各高小校长,北流县立中学首任校长兼教员等职。其学生毕业后升大学入专科,铸就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者,不乏其人。

  顾仁山,石窝镇大鹏村人,生于光绪乙亥年八月初九日巳时,卒于公元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享年八十有六。德配梁氏孺人,生于光绪丁丑年二月二十九日辰时,卒于公元一九五三年八月,享年七十有六,卒后二人合葬于本村上马沙田岭。仁山少时聪颖,爱读诗书,稍长即喜习武艺,精通刀剑之术,力拔千斤,有百夫不当之勇。清末赴县试高中武生(即武秀才)后荣获御封为守备之职,而衣锦还乡。他一生品性刚直,忠厚善良,平易近人,喜交天下客,凡有来访者,不论官员人等,平民百姓必亲奉茶烟,热情款待;凡有求助者必全力以赴,鼎力相帮。民国初,饥荒交侵,公曾多次为这里施粥饭以救亡,百姓无不交口称颂。他赡生祀死,以求阳乐阴安。侍奉长辈,毕恭毕敬,对待手足,效法孔融,教育儿孙,亦慈亦严,关心后代,无微不至。有出卖田地而供子就读之壮举,是以家境日趋兴旺。教子有方,子三长讳玉辉号德群,曾任果德县县长、武鸣县教育局长等职;次玉光号韶模,曾代理绥渌县县长,任县教育局局长等职:三讳玉纶号德铭,曾任博白县秘书长陆川县教育局科长等职。公积善聚德,后裔炽昌,男孙九女孙八,男曾孙十,女曾孙十二,男玄孙九,女玄孙五,仕农工商学兵,样样俱全。

  顾允光,号锡之,北流西埌镇良村人,子祥系第十七世,德和公长子,德胜公继子,生于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岁四月廿七日戌时,终于光绪卯年七月初一日酉时,寿72岁。清恩赐修职郎,正八品。公在村中乡里主事公道,深受各方称赞信任;公精研医学,尤长脉理,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兼精堪舆,服务大众,声誉颇隆。生三子:永伦、永纲、永绍,自此子祥系下良村顾族人丁始旺,各方面更加发展。

  顾永纲,子祥系十八世孙,允光公次子,生于同治三年甲子岁十一月初四日辰时,终于民国十八年己巳岁十二月初七日子时,寿六十六岁。公授清从九品,在村中历办团务,光绪戊戌年匪盗猖,平盗有功。历任清乡约副约长 20 余年,为人刚直,不畏强,不欺弱,上下能和,继承允光公之祖业,配陈氏生四子二女,子曰义、曰礼、曰荣、曰华,女二姐四姐。

评论(0)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发言...
发表评论
User
User
走进顾氏族谱的世界,您将深入了解顾氏家族的辉煌历史。
文章
63
动态
54
加入时间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