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传记——政治人物(顾 济)

61阅读
0评论
0点赞

顾 济

  顾 济,字舟卿,苏州昆山人。   顾济于正德十二年(公元 1517 年)中了进士,初居行人的职位,是掌管朝觐聘问之类仪节的司礼官,后来又擢升为刑科的给事中。当时的皇帝明武宗(也就是出名的昏君正德帝)十分荒淫,自从游江南回北京后,卧病在内宫,无法料理朝政,只有江彬等宠臣侍候在旁。顾济启奏皇帝道:“陛下您一人在外,与宫廷内妻子儿女分隔日久,感情疏远。您所信赖的认为是可靠的那些人实际上又是些什么样的人?想当年汉高帝卧病数日,有樊哙敲着门以秦末赵高擅权弑君的前例警告他。今天群臣中难道就没有像樊哙那样忧心忡忡的人吗!愿陛下谨慎选择人大内值守身边的近臣,起居动息都应该让朝廷知道清楚。那些荒唐的把戏和伤生败德之事,应该停止了。好好保养,身体自然健康。”但是皇帝身边的宠臣们怕皇帝不高兴,就隐瞒起来,不再上报。结果过了一个月正德皇帝就死了。

  后来,明世宗即位。顾济上疏说:“陛下才登基,就开始消除积弊接纳劝谏,臣民欢欣鼓舞,希望看到陛下德化成功。不过立法并不难,难的是守法;听从劝谏也不难,以谏为乐才是真正困难的。现在改革所决定的事务,很多都是对奸豪幸不利而利于百姓的。我恐怕积弊既深、反对的势力也盘根错节,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不是倚仗皇上的恩宠,就是向深受您信任的大臣请托救助。执法不严,那么这些人就会勾结起来败坏法纪。这就是守法困难之所在。想当初,唐太宗贞观初年,皇帝英明经常引导群臣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但是到了晚年,唐太宗就很少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了。陛下广开言路,臣下自然无不尽忠上书,但是大臣们生性不同志向高远者看似迂阔,忠直者也许过于冲撞。您若因为他的犯颜发怒,那么他的进言可能就听不进去;如果认为他言论迂阔,那么他的计谋也就很难接受。这就是以谏为乐的难处啊。”此后,皇帝的一些近侍因为虽已经受惩处却仍然不思忏悔继续作恶,被顾济弹劾,明世宗接受了他的意见,下令依法处理了他们。顾济还阻止了皇帝本人的一些好大喜功却劳民伤财的举动,为明王朝的复兴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顾济结局比较完满,在感觉到年老体衰后,他向朝廷请求退休,被批准后就回到了家乡。过了几年,顾济去世了。

评论(0)
暂无评论,期待您的发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