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传记——政治人物(顾大章)
顾大章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其父顾云程,曾经做过明朝南京陪都的太常卿。顾大章与弟弟顾大韶是孪生子。 顾大章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考取了进士,先做了泉州推官,又改派为常州教授。当顾大章之父去世他回家服丧期满时,正碰上朝廷内部派系林立,争斗日烈,正直官员受到排挤的时期。顾大章感叹不已。回京复职后,又补任国子监博士。顾大章在平时与朝中政务官交往时,很注意其人品行才干,当时朝内正直的官员都很信赖他。 不久,顾大章改任刑部主事。天启初年,顾大章升任员外郎,被刑部尚书任命为山东司事,该职非常繁复困难。当时明朝东北关外的满清军事力量很强盛,已经攻占了明朝的军事重镇辽阳。山东地处京畿,又离东北不远,当地的明朝军队宣布戒严,为防间谍日夜巡逻,任何人稍有可疑就会被捕处决。就这样有两百人被拘押,其中大部分已经死于监狱,还有五十几个人尚未处决。当地的官员非常为难,又不甘顶撞负责管制的将领,很多官员就离职他走了。顾大章对上司说:“如果可以用我的一条人命换五十条生命,已经非常值得,更何况只是冒丢官的风险。”次日开堂审理这些案件,查获了其中的三名间谍,其余都是冤案,顾大章就把这些无辜者给释放了。上司非常佩服他的勇气。后来,顾大章又因为在一桩案件中反对法外施刑,为罪人争取合法权利而触犯皇帝,罪犯仍然被不公正地处死了。 奸邪的宦官魏忠贤经常找各种借口处罚甚至杀害不屈服于自己的官员。一次,他又想故伎重演,但遭到顾大章的反对,于是魏忠贤就深恨顾大章。后来,因为关外兵败,明朝总督东北事务的大臣熊廷弼、王化贞被朝廷逮捕问罪。其实熊廷弼是明末最有才干的官员,他的失败是因为朝内奸臣的掣肘,所以司法部门的几十个参与审理此案的官员都主张从宽。顾大章根据法律也发表了合理意见,但是这二人最终还是被朝廷处死了。顾大章也被改派到兵部去了。 不久,顾大章的老上司王纪弹劾阉党成员徐大化,又上疏指责皇帝的乳母客氏勾结魏忠贤弄权。阉党就怀疑王纪的疏本出于顾大章之手,怀恨不已。徐大化就指使其朋党御史杨维垣攻击顾大章执法徇私,甚至栽赃说他拿了熊廷弼贿赂四万两白银,竟然煞有介事。一时,顾大章处境十分危险,幸亏他的老师叶向高很了解他的为人,在朝廷上力保他无辜,其他官员也出来证明他无罪,但是皇帝竟认为他的自辩状有不敬之处,罚了他的俸禄。面对昏暗的政治,顾大章十分灰心,就辞职还乡了。 五年后,顾大章官复原职,再升任礼部郎中、陕西副使。此时老对手徐大化已经当上了大理丞,成为魏忠贤的忠实鹰犬。阉党仍然没有忘记以前的仇恨,就借机冤枉顾大章,将他逮捕,关到特务机关的监狱里严刑折磨。等到将明末著名忠臣杨涟等五人杀害后,阉党谋划后认为,像以前那样将忠臣在监狱折磨死并不是好办法,最好是将他们按“正常”司法程序加以审判,然后明正典刑,这样就可以掩盖其阴谋。于是就将顾大章移交刑部监狱,正因为如此,杨涟等人惨死的细节才通过顾大章使外界知道。 当顾大章被押送法庭审判时,他不屈不挠,义正词严地据理反驳。刑部尚书李养正是阉党党羽,还是根据在非法拘禁时编造的口供定罪,判决顾大章等六人死刑。判决书一经宣布,魏忠贤大喜,假托皇帝命令布告全国,仍然将顾大章移交自己控制的特务监狱。顾大章愤慨地说:“我怎么可以再进这种是非不分的监狱!”于是就要来了酒与一起被关押的同伴诀别。就着酒顾大章服下毒药,但是毒性不够,没有如愿,最后悬梁自尽。 崇祯初年,新皇帝憎恨魏忠贤弄权误国,消灭了阉党,并且为屈死的忠臣们平反昭雪。顾大章被朝廷追赠太仆卿,还提拔了他的儿子做官。到南明福王时,又追谥他为裕愍。